的深度思考被误游戏我对规则那些积分机制解的
说实话,最开始我也像大多数玩家一样,把Levi那张每周更新的积分分析图表当作投资圣经。毕竟,能收集7000多组数据做分析,看起来确实挺专业的。但经过几周的实战检验后,我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。 上周我做了个有趣的实验:找了几个条件完全相同的账号,唯一区别就是Watchlist数量。结果发现,这个据说能影响1.08%积分的指标,实际上根本没起作用!这就好比在超市排队,有人告诉你拿购物篮会影响结账速度,结果发现收银员根本不在乎你用什么装东西。 其实Levi的方法有个根本问题:他是先假设某些指标会影响积分,然后倒推公式。这就好比看着天上的云彩猜明天的天气,准确度自然有限。更糟的是,这种"加法游戏"的思维让很多人误以为积分就是简单地把各项指标按比例相加。 活跃度:这个指标很有意思。我发现它像个"饱食度"计量表——达到某个临界值就饱和了。我每天给每个账号发5条消息,就像给植物浇适量的水,再多也不会长得更快。有意思的是,活跃天数确实会影响结果,就像健身打卡,连续7天肯定比4天效果更好。 持仓价值:这里有个容易被忽略的"隐形折扣"。想象你在买水果,买得越多单价越便宜。但在FT里正好相反——持有超过5个Key后,你的持仓价值就开始"缩水"了。上周这个阈值还是8个,说明规则就像超市促销,说变就变。 我发现这个指标就像是给FT官方"交保护费"——你交得越多,获得的积分奖励就越高。上周有个朋友通过频繁换仓,硬是把每ETH的积分从72.9分拉到了100多分!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街机,投币越多游戏时间越长。不过具体计算公式还是个谜,我猜可能是直接加到总分里的。 Holding Count这个指标确实存在,但对普通玩家来说就像是用显微镜看大象——影响微乎其微。除非你是那种持有几千种Key的"收藏家",否则真的不必在意。至于Holders Count,我还在琢磨它的作用机制,就像在解一道数学题,暂时还没找到突破口。 说到底,FT的积分系统就像个黑箱,我们只能通过实验来推测内部机制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:盲目相信某个"权威"分析,不如自己动手验证。毕竟在这个游戏里,真正赚钱的都是那些愿意花时间钻研规则的人。打破迷信:Levi分析图的局限性
亲测有效的关键指标
手续费的神奇加成
那些被高估的指标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市场的惊魂72小时:BTC还能否扛起大旗?
- 币安Web3钱包测试引发市场震荡:TWT意外暴涨的背后故事
- Web3市场观察:NFT巨鲸狂赚500万,OpenSea Pro跨链布局引关注
- 2024比特币瘦身计划:矿工哭晕在厕所,还是财富新起点?
- USD1:特朗普背书的稳定币新贵引发市场狂潮与政治风波
- 以太坊1800多单完美收官,30个点利润落袋为安!
- UNFI: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兴DeFi项目
- 币市风云:11月1日关键节点将至,天王手把手教你把握最佳点位
- 历史性突破:美国GDP数据正式迈入区块链时代
- 比特币新贵崛起:CHAX或将颠覆SATS的王者地位?
- 以太坊进入关键博弈区,1915美元成多空分水岭
- 一位币圈老兵的财富浮沉录:从暴富神话到投资觉醒
- 以太坊新势力:企业国库正如何重塑ETH生态格局?
- XRP真能突破220美元?一位资深投资者的市场观察
- 当段子手遇上区块链:9GAG旗下Memecoin(MEME)在HotsCoin开启狂欢
- 加密货币市场风云突变:ETH突破1900美元,XRP强势领涨
- 火币HTX鲨鱼鳍理财:震荡市中的收益安全垫来了!
- MOBOX回购机制重大升级:一场生态治理的华丽转身
- 探索StarkNet生态:这些项目正在重新定义Layer2体验
- 国外KOL自创空投项目:50%代币直接分给用户,这波操作真香!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