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点评 >>正文

现实当的裂痕困局理想者的中国照进创业

点评79578人已围观

简介每当夜深人静,我都会想起那些在咖啡厅里遇到的Web3创业者们。他们眼里闪着光,手里拿着白皮书,嘴里念叨着"去中心化"、"DAO"这些充满未来感的词汇。但现实总是残酷的,就像我认识的老张,去年融资时被投资人问"你这个怎么赚钱"时的表情——那种混合着困惑、尴尬和焦虑的表情,我至今难忘。盈利模式的生死拷问在中国做Web3项目,就像在沙漠里种花。你想靠NFT?监管随时可能收紧;你想发Token?法务部门会... ...

每当夜深人静,我都会想起那些在咖啡厅里遇到的Web3创业者们。他们眼里闪着光,手里拿着白皮书,嘴里念叨着"去中心化"、"DAO"这些充满未来感的词汇。但现实总是残酷的,就像我认识的老张,去年融资时被投资人问"你这个怎么赚钱"时的表情——那种混合着困惑、尴尬和焦虑的表情,我至今难忘。

盈利模式的生死拷问

在中国做Web3项目,就像在沙漠里种花。你想靠NFT?监管随时可能收紧;你想发Token?法务部门会立刻跳出来制止。记得去年有个团队做数字艺术品平台,三个月换了五次商业模式,最后干脆转型做起了联盟链技术服务——这就像个想当摇滚歌手的年轻人,最后在老家开了个琴行教小孩弹吉他。

中外Web3:两个平行世界

国外的Web3圈像是场持续不断的极客狂欢节,从比特币诞生那天起就自带理想主义光环。我有个在硅谷的朋友,他们团队用DAO管理公司,每周开会都在Discord上,工资用稳定币发。但在国内,这样的场景简直是天方夜谭。我们更像是在戴着镣铐跳舞,既要保持技术的前瞻性,又要时刻提防触碰监管红线。

中国特色的突围之路

不过也别太悲观。我见过最聪明的中国Web3创业者,都学会了"曲线救国"。就像去年杭州那个团队,把NFT技术包装成数字藏品,专门服务博物馆和文创机构;还有深圳那帮人,用区块链做政务数据存证,现在已经在三个省落地了。这些项目虽然少了些"原教旨Web3"的浪漫,但至少活下来了。

说到底,Web3在中国面临的根本矛盾,是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主义的碰撞。就像我常对创业者们说的:在这个特殊的市场环境下,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技术布道者,更要成为商业价值的创造者。毕竟,活下来的人,才有资格谈理想。

Tags:

相关文章

  • 比特币跌破27,000美元:空头狂欢还是市场误判?

    点评

    最近比特币市场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:就在BTC价格突破27,000美元的关键点位时,交易员们却纷纷做起了空头。这就像是在派对上大家都忙着撤退,而音乐还在继续播放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分析师,我必须说这种反常现象背后藏着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。空头突袭:一场精心策划的围猎?根据Santiment的最新数据,Deribit和Binance这两大交易所的空头活动量突然暴增。有趣的是,这种做空浪潮恰... ...

    点评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全球Web3认知调查:当数字革命遇上文化差异,我们离真正的互联网革命还有多远?

    点评

    作为长期关注数字经济发展的研究者,我最近深度研读了Consensys联合YouGov在15个国家开展的Web3认知调查报告。这项覆盖15158人的全球调研,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虽然92%的受访者都知道加密货币,但真正了解Web3的人仅有8%。这不禁让我思考,我们是否正在经历一场认知滞后的技术革命?隐私与所有权:用户心中永远的痛作为一个经常在社交媒体分享观点的内容创作者,我深深理解数据隐私和... ...

    点评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ARC代币:在Arbitrum生态中崛起的明日之星

    点评

    作为一名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2023年的Layer2赛道实在太热闹了。这让我想起了2017年公链大战时的场景,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Layer2解决方案。Arbitrum:L2赛道的领跑者在所有L2项目中,Arbitrum的表现简直可以用"一骑绝尘"来形容。记得去年和朋友聊起这个项目时,大家还在讨论它能否在Optimism、zkSync等强劲对手中脱颖而出。现在看来,Arbi... ...

    点评

    阅读更多